陈松林,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生物技术与基因组研究室主任, 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副主任。 兼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兼任国际权威刊物Sci Reports和Marine Biotechnology编委,《水产学报》副主编。
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鱼类基因组学、基因资源发掘和分子育种、性别决定和性别控制、细胞培养和种质冷冻保存等研究。领衔完成了半滑舌鳎和牙鲆全基因组解析,揭示了性染色体进化和底栖适应机制,以及鲆鲽鱼类变态的分子机制。建立了鲆鲽鱼类基因资源发掘和分子育种的技术体系,发现了半滑舌鳎雄性决定基因,建立了半滑舌鳎高雌性苗种制种技术,培育出牙鲆新品种2个。他及其团队建立了20多种鱼类的精子冷冻保存技术, 建立了23个鱼类细胞系。他共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项(排名1)、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排名2)。获授权发明专利 33 项。 发表论文 32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150 多篇,包括Nature Genetics(IF 29.6)论文2篇, Genome Research(IF14)论文1篇。他主编出版“鱼类基因组学和基因组育种技术”及“鱼类性别控制和细胞工程育种”等专著4 部。
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鱼类基因组学、基因资源发掘和分子育种、性别决定和性别控制、细胞培养和种质冷冻保存等研究。领衔完成了半滑舌鳎和牙鲆全基因组解析,揭示了性染色体进化和底栖适应机制,以及鲆鲽鱼类变态的分子机制。建立了鲆鲽鱼类基因资源发掘和分子育种的技术体系,发现了半滑舌鳎雄性决定基因,建立了半滑舌鳎高雌性苗种制种技术,培育出牙鲆新品种2个。他及其团队建立了20多种鱼类的精子冷冻保存技术, 建立了23个鱼类细胞系。他共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项(排名1)、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排名2)。获授权发明专利 33 项。 发表论文 32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150 多篇,包括Nature Genetics(IF 29.6)论文2篇, Genome Research(IF14)论文1篇。他主编出版“鱼类基因组学和基因组育种技术”及“鱼类性别控制和细胞工程育种”等专著4 部。